供暖季里,室外寒風呼嘯,室內溫暖如春。但是,暖氣來后,你有沒有出現這些不適:咽干、嗓子痛、皮膚干、頭暈、胸悶……如果你有以上癥狀,那你很可能患上“暖氣病”了!
到底什么是“暖氣病”,
而我們又該如何遠離“暖氣病”呢?
今天天源集團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。
何為“暖氣病”?
冬季室內暖氣開放,門窗緊閉導致空氣流通不暢、干燥,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,導致人們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外寒癥狀。供暖期常出現的煩躁不安、鼻咽干燥、頭暈眼花、皮膚發緊等,這些癥狀醫學上稱為“暖氣病”。
來來來,趕緊跟天源集團做個小測試題,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患上“暖氣病”。
如果您同時符合這些癥狀中的任意五條,那您可要小心了,“暖氣病”或已找上您。
“暖氣病”的危害有哪些?
造成“暖氣病”的最大原因在于人體水分丟失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。使用暖氣后,室內干燥,丟失的水分就更多,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,呼吸、心血管、泌尿系統和皮膚、眼睛部位等都會跟著“遭殃”。
呼吸系統
有了暖氣后,干燥溫暖的室內無異于一個病菌的"溫床"。研究表明,當空氣濕度低于40%的時候,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,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。暖氣房里溫暖干燥,長期待在暖氣房里明顯的癥狀是口干舌燥,容易出現嘴唇干裂、咽喉鼻腔干燥,甚至引起干咳,如果在暖氣房間里久待又不注意補水,就很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氣管炎等疾病。
泌尿系統
來了暖氣后,屋內太干,如果又經常忘了喝水,要小心,尿量會越來越少。正常人尿量每天應該在1500—2000毫升左右,它能起到沖洗尿路、避免感染的作用,如果尿量過少,會增加患泌尿系統感染和尿路結石的風險。
心血管系統
供暖剛開始時,恰恰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時期。在室內溫度較高的情況下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接觸冷空氣,使血管收縮、痙攣,導致血壓驟然變化,引發疾病復發。另外,如果室內溫度較高,同時不注意補水,則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,給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帶來可能。
眼睛
冬季戶外風干物燥,如果回到室內又因為溫度高造成機體缺水,會影響淚液的循環,造成干眼癥。另外,眼結膜干燥極易增加患"紅眼病"的風險。
皮膚
冬季,人的皮膚本身就容易干燥、瘙癢,來了暖氣后,室內溫度較高,更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,使皮膚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,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。老年人皮膚瘙癢,不當抓撓還會造成濕疹。
如何預防"暖氣病"?
專家給出以下建議:
01室溫不超過22攝氏度
要想預防“暖氣病”,控制好居室溫度、空氣濕度最關鍵。通常,室溫在18℃~22℃左右,濕度50%~60%為宜。因此,在調控好暖氣溫度的同時,要加強保濕,可以使用加濕器,或在室內放水盆、經常用水擦洗地板等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02每天通風半小時
冬天為了保證室溫往往緊閉門窗,溫度雖然高了,但是室內空氣、細菌病毒無法清除,因此開窗換氣必不可少,早晚各開一次窗,并清掃室內衛生垃圾,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半小時,可以使室內空氣煥然一新,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。
03補充水分
在溫暖的室內要注意多喝水,每天需要飲用1.5—2升水,才能保證人體不缺水。 可多吃些富含水分的水果,如蘋果、梨、香蕉、橘子、葡萄等。還可以多吃一些濕潤并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,如芝麻、蘿卜、蕃茄、豆腐、銀耳、黃瓜等。干燥的冬天還要預防干燥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等疾病。如果出現任何不適癥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天源集團提醒大家
在享受暖氣的同時
也要注意預防“暖氣病”
趕快轉發給朋友們!
祝福大家過個溫暖健康的冬天!